学校主页
正文 | Quick Navigation
学院新闻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正文

北大姜伯驹院士:坚持批改作业50年的数学家

发布人:    发布时间:2014-06-03    【打印此页】

坚持批改作业50年的数学家

—记北京大学数学学院姜伯驹院士

头发花白,精神矍铄,姜伯驹院士在北京大学执教已半个多世纪。他不仅学问做得好,课讲得更是受欢迎。授课,他看重因材施教,希望每个人都能体验成功;育人,他愿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看到学生成为院士、获得大奖,他打心里高兴。

“育人是我的第一职责。”从教几十年,他一直用这句话鞭策自己。

“我首先是一名教师”

从求学到任教,姜伯驹一直在北大校园。他说,在这里,他受到了严格的学术训练,学会了独立思考,培养了前瞻目光,养成了严谨、务实的学风。

1953年,年仅16岁的姜伯驹以优异成绩考入北大数学力学系。在学习期间,他的成绩名列前茅,两次被评为北大三好学生。留校任教后,他有幸成为著名数学家江泽涵先生的助手。从此,姜伯驹坚定了自己的研究方向—不动点理论和低维拓扑。在当时,国内这个领域还鲜有人问津。

1964年,姜伯驹在尼尔森数的计算问题上取得突破,他所创立的方法在国外被称为“姜子群”“姜空间”。1978年以后,他将不动点理论与低维拓扑学结合起来,全面解答了有50年之久的“尼尔森不动点猜测”。1983年,姜伯驹成为当时北大最年轻的教授。

“我首先是一名教师,其次才搞一些研究。”这是姜伯驹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他强调,他的职业是教师,“育人是我的第一职责。”他站在数学讲台前,最大的成就感就是看着年轻人成长。北大数学学院集体完成的《数学基础研究与人才培养基地建设》,获得国家教学成果特等奖,他为有自己的一份贡献而自豪。

从青春少年到知名学者,姜伯驹在付出巨大努力的同时也收获了荣誉:数学学院首任院长,中科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国家自然科学奖获得者,陈省身数学奖获得者,华罗庚数学奖获得者等。

然而,当有人称他为“大师”时,姜伯驹说:“大师的资格我不够,做学问、做事情、做人,还有很多要学习。”

“育人比自己出成果更重要”

姜伯驹为国家培养了许多优秀数学家。他继承了老师江泽涵先生甘为人梯的精神,培养人才不拘一格,非但不要求学生因循导师,还鼓励学生另辟蹊径、自主创新,对学生的研究工作给予宽松的环境和无私的帮助。

在他的帮助和影响下,一批青年学生赴美留学深造,并取得了优秀成果。他们中的一些人,如王诗宬、段海豹、周青等已陆续学成回国。王诗宬2005年当选为中科院院士,在教学和科研领域卓有成就。

“育人比自己出成果更重要。”姜伯驹深感中国数学要赶上世界先进水平,希望在下一代身上。他认为,作为一名大学教师,培养出一批杰出人才比自己取得一两项成果更有价值。基于这样的理念,多年来,他花费大量时间寻找体现最新思想的材料,组织研究生学习。

低维流形是拓扑学中年轻且发展快的领域。姜伯驹首次访美时,我国还无人涉猎低维流形领域,他宁愿少出论文,毅然把主要精力转向低维流形。1981年,他开设了低维流形课。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姜伯驹培养了数十名硕士生和博士生。一批学生在低维流形方面取得好成绩,有的已开始崭露头角,成为我国低维流形研究的骨干力量。

亲自批改作业50年未变

姜伯驹院士在北大执教50余载,一直活跃在教学第一线。他热爱自己的教师职业。尽管兼职多,社会工作和社会活动繁忙,担负的研究工作也很重,但他从不因此占用上课的时间。

数学学院的许多学生说,最令他们感动的是,姜老师身为院士,仍坚持亲自批改学生作业。“只有这样,才能从中找出共性问题,真正了解学生的弱项究竟在什么地方,再来调整改进教学内容。”姜伯驹说,亲自批改学生作业,这种习惯他一直坚持了50年。

北大数学学院教授尤承业做学生时,听过姜伯驹对一个定理的证明。令他惊讶的是,通常要花两星期才能讲完的课,姜伯驹仅用一次课就讲完了,而且思路特别清晰。姜伯驹一向反对照本宣科,他认为教师一定要对教学内容融会贯通,还要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情况把自己的体会传达出来。

著名数学家、曾师从姜伯驹的王诗宬院士说:“姜先生做事一向认真。上世纪80年代早期,有学生找姜先生请教,没有联系上。姜先生知道后,骑着自行车到学生宿舍找到这个学生。他对学生的关心无微不至,就连谁没有拿到讲义这样的小事儿,课间他都会过问。”

在姜伯驹办公室的墙上,挂着一块大黑板,那是为了方便与学生探讨问题而挂的。平日里,学生可随时到姜老师办公室请教,一起在黑板上涂涂写写。

姜伯驹说,做教师的最大乐趣是与学生互动。学生求知欲旺盛,提出的种种问题引人思索、催人前进。学生们使他感觉永远年轻,并在相互的交流与切磋中,给他的教学和科研带来灵感。

上一条:数信学院召开“爱与责任”主题师德师风研讨会

下一条:数信学院党委举办2014上半年党课培训班

河南理工大学 中国 河南焦作 高新区 世纪路2001号 [454000]
版权所有 ? 2023 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 校ICP备031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