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7日,河南理工大学数信学院数学与应用数学系党支部联合该院“数”说“两弹一星”精神宣讲团的队员们开展了传承“两弹一星”精神,勇担科技报国使命主题实践活动。该支部的李自来、赵小奎、姚莎、李凤萍四位老师以数学视角解码“两弹一星”工程中的科学密码,并带领宣讲团成员在数据与公式间感悟前辈们的科研坚守与家国担当。


在赵小奎的带领讲解下,大家共同瞻仰了人民数学家华罗庚先生铜像,参观了华罗庚科学事业成就展,学习了华罗庚先生矢志不渝、“70岁入党终不悔”的崇高追求和爱国报国的光辉事迹。通过参观图片展、学习交流,全体人员对华罗庚先生的生平事迹、科学成就、高尚情操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激发了在数学领域追求卓越、勇于创新的热情和动力。听完讲解之后,团队成员们深受触动,纷纷围在四位老师身边,迫不及待地分享自己的感悟与思考。在热烈的交流中,华罗庚先生的崇高精神仿佛穿越时空,在大家心中点燃了追求真理、报效祖国的火种。


在校内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模型前,赵小奎老师以钱学森等先驱用算盘与手摇计算器完成轨道测算的故事为引,缓缓展开了中国航天与北斗系统的壮阔画卷。他为大家讲述了“北斗人”突破技术封锁,通过“三步走”战略实现核心部件国产化的历程。李自来老师介绍了2023年发射的“河南理工一号”卫星,集成星上AI智能处理技术,具备物联通信、智能感知遥感功能,能获取高分辨率影像,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等提供支撑,展现了从航天精神到高校科研的创新力量。听了两位老师的介绍,队员们对前辈们用简陋工具创造科技奇迹的智慧与毅力深感敬佩,也更加坚定了传承这份精神、用专业知识报效祖国的信念。

此次主题实践活动,是河南理工大学数信学院数学与应用数学系党支部“联学共建党旗红,数学筑基强国行”系列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增进了支部教师与同学们之间的交流互学。在主讲老师的引领下,通过将“两弹一星”精神与校园内的实际场景相结合,让抽象的精神变得更加具体可感。不仅加深了大家对“两弹一星”精神的理解,更激励着党员师生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传承和弘扬伟大的“两弹一星”精神,为国家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